欢迎访问甘肃省法学会官方网站
首页 / 法治宣传 / 正文
“黄河首曲”大草原有支“马背普法宣传队”
访问量:2655 发布时间:2018-10-30 10:16:00

今年1月,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曼日玛乡贡玛村的牧民东某与同村的完某因骑摩托相互碰撞,发生激烈争吵,双方各自组织亲友差点打了起来。

此时,恰好玛曲县“马背普法宣传队”正在村里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赶到现场,经过苦口婆心地调解,最终使双方达成协议,由东某给完某赔偿900元,一起纠纷顺利化解。

据了解,玛曲县“马背普法宣传队”自2003年成立以来,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54件,解答牧民各类法律咨询1860件,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普法宣传工作得到了基层广大牧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破解普法盲区送法进村入户

玛曲是一个以藏族聚居的纯牧业县,境内的玛曲大草原是亚洲最大的天然草场,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弯”、“黄河首曲”。长期以来,该县地广人稀,牧民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加上政法部门装备不足等诸多原因,使法律法规在基层牧村的有效实施和普及遇到了很多困难,普法盲区和死角在基层还占很大比重。

由于普法工作跟不上,牧民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维护稳定的任务非常艰巨,特别是一些偷牛盗马、赌博、入室盗窃、打架斗殴等影响牧村和谐发展的因素长期存在。

针对这种现状,玛曲县司法局结合牧村实际,探索出了符合牧村普法工作的新途径—“马背普法宣传队”。“马背普法宣传队”是由一支12名懂藏汉双语、懂法律法规的干部组成的。“宣传队”以骑马进村入户的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调解民间纠纷、法律服务、赠送法律书籍、发放普法资料等活动,特别是像婚姻、继承、赡养、抚养、债务、赔偿等等群众之间发生的争议,都少不了马背普法宣传队队员送法进村入户进行调解和处理。

年春节期间,“马背普法宣传队”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暨送法进村入户活动,发放法制宣传材料1500余份,解答疑难法律咨询19余人次,为创建“平安玛曲,和谐玛曲”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对乡刑释解教人员和后续管控人员进行了摸底调查和走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详细讲解党的政策和法律知识,积极鼓励他们勤劳致富,及时有效地提供致富信息,从思想和行动上进行帮教,有效降低了重新犯罪率。

宣传队是农牧民的守护神”

今年年初,采日玛乡麦果尔村村民萨某的女儿与丈夫离婚后,带着五岁的孩子回到了自己的娘家,离婚之后,萨某的女儿要求分割财产,除了牛羊、衣物等财产外,就草场的分割问题引起了争议,双方家庭动用了全部亲属,经过斗嘴、摩擦,导致新旧矛盾纠纷搅和到一块,双方的积怨越来越深。

年春节期间,“马背普法宣传队”经过8天的风餐露宿,说服教育,以案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双方达成了共识,和颜悦色地签订了财产分割协议书,拖了5年之久的矛盾纠纷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

2017年9月23日,齐哈玛乡塔哇村牧民扎西老人的50只羊由于迷了路,没有回到羊圈,全家人十分着急,担心给丢了。

马背普法宣传队听到这一消息后,立即赶到扎西老人家,工作人员不顾疲劳,立即组织熟悉地理位置的村干部,顶着高原初秋的寒风和秋雨,骑着马走向茫茫的草原深处寻找丢失的羊群,秋雨夹带着冰雹打在队员们的脸上,就如同针扎般痛。

其中的一名队员是刚从高校毕业后分配到乡政府工作,年龄还小,因天黑,风大,再加上不会骑马,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小腿被石头划破,鲜血直流。队友们七手八脚地把他扶起来,用满手都是黑泥的手,从马鞍上撕下一块布,对伤口进行了简单处理,然后在漫漫的黑夜中继续寻找迷路的羊群。凌晨时分,终于在与四川交界处找到了迷途的羊群。

丢失的羊找到以后,扎西老人紧紧拉住队员的手,泪流满面。从此以后,扎西老人逢人就说:“马背普法宣传队是我的守护神”。这样的事情对“马背普法宣传队”来说数不胜数。

“要尽职尽责干好法制宣传”

“马背普法宣传队”成立以来,在送法进村、进草原的同时,为全县各寺院、广大僧侣赠送《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制宣传材料和法律书籍1500余份。

今年2月份,在阿万仓乡娘玛寺举办佛事活动期间,在寺院僧侣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该寺院阿旺活佛的宣传教育,参加佛事活动的牧民群众自愿将近2000余把镶有白银、珊瑚、制作精美且价值昂贵的管制刀具和“狗棒” 上缴给了寺院,这一举措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依法治理工作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马背普法宣传队”队员舍小家、顾大家,风里来雨里去,为基层牧村乡亲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忙碌着。

牧民群众看到队员们不辞辛劳,冒着风雪和草原上狼群围攻的危险,坚持骑马送法进村入户,有群众:“你们这么拼死拼活地坚持送法进草原,到底为了啥” ?

队员们回答:“因为我们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是党的人,党和政府叫我们干司法行政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我们就要尽职尽责地干好它”。

据悉,“马背普法宣传队”虽然没有任何报酬,但队员们凭着一颗善良的心,靠着自己无私的奉献精神,给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群众中树立起了较好的形象和威望,得到了广大牧民群众的赞扬。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