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省法学会官方网站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胡昌升: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加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甘肃
访问量:25 发布时间:2025-11-14 12:44:42

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加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甘肃

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胡昌升

近年来,甘肃坚决扛起黄河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的生态保护责任,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图为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天下黄河第一弯”的壮美景观。 视觉中国 邓永强/摄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是我们党百年来提出的最全面、最系统、最科学的法治思想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协同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新征程上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甘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各项工作,加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甘肃。

一、在深学细悟中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质和强大的真理力量。要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学细悟其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当中有政治,没有脱离政治的法治。”习近平法治思想旗帜鲜明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深刻阐明了全面依法治国为什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怎样坚持党的领导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遵循的根本政治原则,清晰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要求我们善于从政治上领导和把握法治工作、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法治问题,把党的领导贯穿全面依法治省各方面全过程,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改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确保法治建设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前进。

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国为了谁、依靠谁的重大问题,揭示了法治的根基在人民,科学指明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立场,明确提出了依法保障人民权益的根本要求,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真挚的为民情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省全过程,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环节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公共安全问题、权益保障问题、公平正义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系统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用“十一个坚持”全面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等,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统筹考虑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对推进法治建设各方面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以系统观念推动法治甘肃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明特点。习近平法治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下萌发、成长、形成,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应用、检验、升华,展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时代精神、时代品质,具有深厚的实践根基、明确的实践要求和强大的实践伟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要求我们在加强大众化宣传解读、学理化研究阐释、一体化贯彻落实中持续深化全面依法治省实践,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目标导向,深入实施法治甘肃建设“一规划两方案”,加快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法治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

二、在统筹推进中更好发挥法治引领规范保障作用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要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同甘肃现代化建设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树牢法治理念、强化法治思维,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不断提升全省各项工作法治化水平。

聚焦深化改革开放加强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近年来,甘肃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与全面依法治省相统一、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比如,甘肃部署开展全省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法治保障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全省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国资监管体制不断完善,过去两年省属国有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4%。改革开放为法治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法治建设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了有力保障。甘肃将坚持以法治引领“放管服”、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统筹推进民主法治、社会事业、文化体制、执法司法、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领域改革,把实践证明比较成熟、行之有效的改革经验和改革举措上升为制度机制,以法治固化改革成果。健全外商投资政策服务体系,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努力为高水平开放提供法治保障。

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甘肃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工程来抓,连续三年分别部署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提质增效年、全面提升年行动,出台《甘肃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高标准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创新设立法治化营商环境“一键举报”平台,2024年以来受理问题线索820余条、有效办结率97%,便捷高效、公平竞争、稳定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了招商引资大突破,2024年和2025年1至9月,全省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分别为7969.9亿元、7170.9亿元,分别增长33.7%、22%。法治环境的核心在于用制度刚性保障企业权益、规范政府行为,为企业提供公平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甘肃将加强产权司法保护,开展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清理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法规政策,提升涉企案件、破产案件办理水平,坚决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持续规范涉企执法行为,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行为。开展政务诚信提升行动,对政府违约、政策不连贯等问题集中攻坚,着力解决企业反映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以政府诚信换取经营主体的信心。

聚焦筑牢生态屏障加强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甘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出台《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健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机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荒漠化综合防治机制,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机制,探索实践“司法+碳汇补偿”机制,集中力量打好绿色转型、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国土绿化、治水兴水、防沙治沙、环境安全七大标志性战役,以法治之力擦亮生态底色。2024年,全省水土保持率提高到6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2.7%,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率达98.6%,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甘肃聚焦生态文明制度供给,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加快出台甘肃省实施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聚焦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健全监测调度、规划引导、生态补偿、高质量发展机制;聚焦推动祁连山生态保护治理常态化长效化,健全监测监管、评估考核、功能提升机制;聚焦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构建政策规划引领、生态用水保障、科技人才支撑、监督考核评价机制,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丽甘肃。

聚焦维护群众权益加强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近年来,甘肃聚焦“公正与效率”主题,深化政法改革,优化考评体系,开展全省行政执法能力三年提升行动,出台《关于深化全省政法领域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强化立案、侦查、预审、执行等各环节制约监督,完善案件评查、优劣质案件评选、重大案件协调督办、常态化执法司法检查等机制,规范法官检察官惩戒规则和惩戒标准,推动执法司法质效和公信力不断提升。2024年,全省公安机关建成投用全链条、一站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93个,整治执法问题1.9万个;审判机关常态化开展超审限问题整治,审限内结案率达94.5%;检察机关协同推进“四大检察”,监督立案、撤案同比上升67.1%。维护公平正义是法治的价值追求。甘肃将深化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建设,推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标准体系建设,完善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提高执法办案质效。完善特定群体权益保护机制,加大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法律援助和公益诉讼力度。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完善法官、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依法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对重大敏感复杂案件坚持法理情并重,不断提高服判息诉率和群众满意度,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聚焦增进民生福祉加强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近年来,甘肃深入践行法治为民理念,聚焦群众关切,每年推出10件省级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集中力量办好群众普遍需求、能够办成的民生实事。比如,出台《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推进爱心甘肃建设的决定》,从制度层面加强对“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的顶层设计和长效推进,全省25.1万名党员干部与26.7万名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和特困家庭人员结对认亲,组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帮办实事60万件,带动全社会形成扶孤助残济困的浓厚氛围。人民是法治建设的主体,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法治建设的评判标准。甘肃将进一步完善覆盖全民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拓展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优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保障制度,依法治理欠薪欠保、违法裁员、求职陷阱等乱象。依法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依法治校能力建设,全面规范教育执法行为,推进依法办学。将法治建设纳入健康甘肃建设,加快出台甘肃省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规范医疗卫生领域许可审批程序,依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用法治方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在笃行实干中纵深推进法治化创安创稳

法治是稳定的前提,平安是社会的根基。近年来,甘肃坚持把主动创安主动创稳作为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法治甘肃建设的有效载体,出台《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甘肃的决定》,以理念转变、思路创新、机制变革、责任重构为突破口,以防范化解突出矛盾风险隐患为着力点,构建服务、防范、治理、打击、塑造一体化维稳工作格局。甘肃将坚持法治引领、机制保障,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提升主动创安主动创稳法治化水平。

在依法防控风险上下实功。加强法治建设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根本办法。甘肃坚持把法治化创安创稳作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抓手,细化完善党委主责、政府主抓、政法主战、部门主建、基层主防的“五主”责任体系,形成了信息联通、矛盾联调、风险联控、问题联治的工作机制,大幅消减了各领域风险隐患的聚集浓度。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甘肃将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持依靠法治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带来的各种风险挑战和冲击,不断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健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风险定期研判、隐患排查、专班化解、跟踪问效机制,提高对各类风险的预防处置能力,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在依法化解矛盾上下真功。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甘肃秉承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髓,将法治意识、法治方式、法治效果贯穿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全过程,立足打造矛盾纠纷综合调处化解服务平台,加快推进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健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推动调解、仲裁、公证、司法确认、速裁快审、法律援助等“一站式”办理,2024年全省排摸调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拆迁安置等矛盾纠纷81.3万件。法治是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的根本依据,也是化解矛盾、定分止争的最有效手段。甘肃将健全多元解纷体系和分级管理、动态调控、挂账销号、化解评估机制,常态化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精准有效做好风险管控和预警处置。着力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完善领导接访下访和包案化解工作机制,确保群众各类诉求通过法定途径得到妥善解决。

在依法维护稳定上下深功。甘肃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底线要求常抓不懈,出台《甘肃省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实施办法》,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命案防范治理机制,用心用情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断筑牢社会稳定防线,全省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命案、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下降。主动创稳归根结底要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甘肃将全面提升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水平,认真落实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大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特别是命案的侦办力度,深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治理,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打击挑战法律权威、扰乱公共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救助,强化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做好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和性格偏执人员服务管理干预,切实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在依法守护安全上下细功。安全生产是执政为民的生命线、法治政府的责任线。甘肃坚持以法治“红线”守好安全生产底线,健全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救援长效工作机制,构建安全生产全面责任、隐患排查、监督管理、宣传培训、应急救援“五大体系”,持续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省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下降。安全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甘肃将全面提升安全生产“五大体系”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矿山、危化品、消防、燃气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医疗卫生系统、食品药品安全、校园安全专项整治,压实地方党委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和有关部门监管责任,全面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宗旨。

新时代新征程,甘肃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法治建设的战略部署,不断提升法治甘肃建设水平,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来源:《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与实践》专刊2025年第6、7期(《民主与法制》周刊2025年第41、42期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