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作用 助力主动创稳行动全面提升
甘肃省委政法委一级巡视员,省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韩世峰
>>2024年5月17日,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们来到红湾寺镇与居民们进行板凳议事会,听取大家的建议和意见。 视觉中国供图
加强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行动,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有力举措,是服务地方工作大局、服务当地人民群众的责任担当,是新时代法学会拓展职能、提升影响力的重要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建设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的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旨在将法学专家资源向基层倾斜,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民生开展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服务,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
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文件中,将加强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和法学专家咨询工作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社会矛盾纠纷防范化解能力的重要措施作出部署,中国法学会印发实施意见,对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同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在全省部署开展主动创稳行动,聚焦动态创稳、常态创稳、法治化创稳、刚柔并济创稳、群防群治创稳,全领域、全周期、全要素做好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工作。甘肃省法学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国法学会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省委政法委工作要求,紧密结合全省主动创稳行动,创造性提出“抓统筹、促融合、搭平台、建机制、强服务、破难题、出精品”的工作思路,着力推动全省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和法学专家咨询工作走深走实,助力推动全省主动创稳行动全面提升。
——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新需求、新期盼,科学谋划部署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甘肃省法学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认真落实中国法学会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和法学专家咨询工作的总体部署。深刻认识发挥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在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先行试点、典型带动、循序渐进、整体推动”的办法,科学谋划推进站点建设工作。特别是2023年以来,省法学会在深入开展调研,全面了解掌握基层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以及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锚定实现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和法学专家咨询工作在市县乡村全覆盖的目标,先后与省委政法委、省委依法治省办、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省司法厅、省信访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意见、工作规则等,组织市、县法学会因地制宜在综治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会员之家等建设法学会基层服务站,并依托公共法律服务站(室)和“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制度,推动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和法学专家咨询工作向村(社区)延伸。省委政法委将推进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和法学专家咨询工作纳入《2024年全省政法工作重点任务分解方案》《省委政法委机关2024年重点任务》《甘肃省2024年全面深化政法改革“小切口”项目清单》以及2024年度平安甘肃暨主动创稳行动考评体系,强力推动落实。张掖市法学会采取“以奖代补”做法,分别对规范化程度高的城镇站点、农村站点分别给予3000元和1500元补助,调动了各地加强站点建设的积极性。白银市白银区法学会建立包抓机制,确定35名法学专家包抓对接10个乡镇和99个村(社区)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推动了工作常态化、规范化运行。经过持续努力,截至目前,省市县三级法学会累计聘任法学专家2494名,建成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4459个,其中市级站点14个、县级站点95个、乡镇(街道)级站点1102个、村(社区)级站点3256个,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在市、县综治中心的覆盖率达到100%,在乡镇综治中心的覆盖率达到81.2%;法学会入驻人员1548名,入驻率达到100%。
——统筹力量资源,深入推进专家团队和站点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健全完善法学专家参与法治实践制度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为推动基层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的目标,与基层实际相适应,省法学会联合省委政法委制定印发关于充分发挥法学专家作用助推主动创稳行动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对全省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和法学专家咨询工作作出了“2755”的工作部署,即:加强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法学专家咨询工作团队“两个建设”,抓实法学专家参与决策咨询、涉稳风险研判评估、领导干部接访、重大复杂问题化解、调查研究、法治宣传教育、法律咨询服务“七个参与”,健全工作联动、专家共享、专家会诊、工作联系点、考核评价“五项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工作经费、纪律要求、宣传引导、请示报告“五项保障”,有力推动法学专家咨询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运行,实现法学专家既能“上连天线”,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咨询,促进依法行政,又能“下接地气”,帮助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纠纷,不断提升服务科学决策和法治实践的能力水平,为全省主动创稳行动提供智力支撑。省法学会在加强对中国法学会基层联系点日常指导的同时,建立4个省法学会基层联系点,每个联系点补助经费3万元,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分别在兰州、张掖召开现场推进会,采取经验交流、现场观摩、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方式,推动加快进程,提升运行质效。近两年来,全省各地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健全完善法学专家咨询工作制度机制,兰州市实现法学专家咨询工作与“民情地图·小兰善治”有效对接,开通线上咨询、矛盾调解等功能,打造“云端受理、网格化解”新模式;酒泉市安排法学专家轮流在综治中心法学专家工作室和工作窗口“坐诊”,由群众“点单”选择法律服务。全省各地推动实现法学专家工作站在各级综治中心和信访机构全面落地,聚焦主动创稳行动全面提升,充分发挥法学专家优势作用,切实服务地方党委政府依法行政,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
——聚焦主动创稳,积极探索法治化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新途径、新办法,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甘肃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2023年,甘肃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主动创稳行动以来,全省上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服务、防范、化解、打击、塑造综合施策,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省主动创稳行动实现了从开局成势到提质增效。全省法学会系统围绕主动创稳目标任务,聚焦各类涉稳风险隐患,主动将法学专家咨询工作融入到主动创稳大局中。2024年3月,甘肃省法学会发出倡议书,动员号召全省法学法律工作者全力投身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主动创稳行动之中,当好法治宣传的引导者、“四个重大”的践行者、群众利益的维护者、调查研究的先行者,为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作出积极贡献。以县级法学会为重点,以化解疑难复杂案件特别是信访积案为突破口,以推进省、市、县三级法学专家咨询工作以及县、乡、村三级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两个全覆盖”为目标,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支持保障力度,推动资源和服务更多向基层倾斜,着力推进法学专家参与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和多元化解工作机制,组织法学专家和法学会会员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助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酒泉市针对公共安全、征地拆迁、婚姻家庭等8个重点领域,组织法学专家参与排查化解,化解率达98%以上。张掖市充分发挥法学会工作优势,邀请法学专家参与执行类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评查工作,不断延伸法律咨询服务触角,成功化解王某与石某某土地流转合同纠纷,涉及面积4000多亩,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庆阳市法学会组织法学专家主动参与18件重大涉稳风险隐患、矛盾纠纷、信访积案的化解工作,有效预防和化解了涉稳风险隐患,有力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
——发挥智囊优势,组织法学专家参与“四个重大”常态化、长效化,服务保障更高水平平安甘肃、法治甘肃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法学专家咨询工作是法学会为广大法学专家搭建的参与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论证、重大风险防控、重大矛盾纠纷调处、重大信访案件化解等法治实践的重要平台。甘肃省法学会在2022年法学专家工作试点的基础上,于2023年在全省全面推行,统筹全省法学法律专家资源,依托两批次省级法学专家库和各市、县法学专家库资源优势,积极发挥基层服务站点优势,充分发挥法学专家中立性、专业性、权威性优势,为“四个重大”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2024年,全省法学专家共参与重大决策论证612件、重大风险防控194件、重大矛盾纠纷调处1189件、重大信访积案化解423件,参与课题研究、学术研讨、论坛交流活动847场次,参与“双百”“基层行”法治宣讲宣传等活动1733场次。在2024年度法治甘肃省级课题征文中,共收到254份课题申请;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共征集论文497篇。省法学会在全省率先建立法学专家工作站,组织省级专家库成员研判重大复杂疑难案件7件,点评省综治中心案件29件并在省委政法委官媒“陇原剑”发布,起到了以案释法、以案明理作用。兰州市探索形成了街道、社区法学专家工作站“三调联动+专家六诊”工作机制,实现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与法学专家日常坐诊、预约就诊、个性巡诊、电话听诊、定点义诊、集体会诊的深度融合。陇南市围绕涉法涉诉信访、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组织专家和法律工作者“问诊把脉”“精准送药”,形成了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探索形成了一批符合地方实际、基层特点的工作模式和特色品牌,推出柳某涉嫌诈骗积案处置、兰州某环保电力有限公司债务危机化解、兰州市某小区百余户业主集体物业纠纷调处、永登县86名购房人商品房买卖纠纷调解、民乐县950亩土地纠纷案化解等一批典型案件,为服务更高水平平安甘肃、法治甘肃建设,推进全省主动创稳行动全面提升贡献法学会智慧和力量。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202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