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以涉外法治建设为引领,聚焦跨境经贸合作中的法律服务需求,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机构建设、深化国际协作,构建起覆盖全域、衔接国际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涉外经济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构建多元服务网络 筑牢涉外法治保障根基
以服务跨境主体为导向,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境内境外联动”的公共法律服务矩阵。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设立“涉外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建立“一站式”处置服务机制,为境外游客提供清晰权益指引。文旅部、司法部明确酒泉市为全国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衔接试点城市。全市多家公证机构通过涉外公证机构资格考核评审并开展业务。持续组织全市律师参加涉外法律业务培训。组织人员参加四部委涉外仲裁人才培养项目,共计30余人参加国际证据法、国际合同法和国际商事仲裁课程。组织开展中欧班列、RCEP、国际贸易规则、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俄罗斯仲裁制度等专题培训,推荐11位专家入选甘肃省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专家库。酒泉市涉外法律人才库不断丰富,为涉外法律服务筑牢人才根基。
▲敦煌国际仲裁院对全市涉外企业进行法律培训
培育国际仲裁机构 打造专业纠纷解决平台
推动敦煌国际仲裁院建成高水平国际仲裁中心列入省市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支持其设立旅游、知识产权、文化传播三个专业仲裁中心。自成立以来,敦煌国际仲裁院快速发展,受理案件数量从2021年的15件增长至2024年746件,案件数量实现翻倍增长,业务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仲裁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敦煌国际仲裁院汇聚了一批涵盖权威学者、企业法务负责人、资深律师和行业专家的一流涉外法律人才。目前,在册仲裁员433人,具备一种以上涉外语言工作能力的仲裁员占27%,本市区域外仲裁员占85%。近年来,敦煌国际仲裁院的仲裁公信力和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日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杂志刊发了介绍敦煌国际仲裁院的文章。教育部、中央依法治国办明确敦煌国际仲裁院为国家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参与共建实务部门。省委着重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兰州和敦煌两大国际仲裁院建设。”酒泉市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影响力不断扩大,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法治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敦煌国际仲裁院赴英国学习交流
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护航跨境经贸行稳致远
针对“走出去”企业面临的法律适用、争端解决等痛点,酒泉市通过“调研+培训+服务”组合拳,提供全链条法治保障。联合外事、律所开展“一带一路”涉外法律服务专题调研,摸排外贸企业的业态分布和法律风险。联合商务、酒泉经济区为外贸企业对接法律需求。今年,敦煌国际仲裁院在全市外贸政策与业务培训会上,为100余家外贸企业讲解涉外法律风险防范与应对方法,通过积极主动靠前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法律服务。发挥商事仲裁和涉外仲裁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作用,为中欧班列-甘肃(武威)天马号提供仲裁前服务,与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开展能源领域仲裁实务与涉外仲裁业务对接,推动涉外企业在外贸合同中约定我市仲裁管辖,涉及日本、瑞士、印尼、伊拉克和越南等5个国家,酒泉市公共法律服务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能力不断提升。
▲敦煌国际仲裁院与广州仲裁委员会举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深化区域协作 共绘涉外法治“同心圆”
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定位,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法治合作网络。敦煌国际仲裁院与沿线法律机构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与海南国际仲裁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广州仲裁委员会签署《深化合作备忘录》和《四个共享及南沙共识合作备忘录》,实现“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法律服务的优势互补。访问伦敦大学、牛津大学、英国国际争议解决中心、伦敦国际仲裁院、英国特许仲裁员协会和英国律师协会。敦煌国际仲裁院受邀参加第十七届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并发言。参与承办甘肃省“一带一路”法律服务暨涉外法治业务推进会,参与承办中亚国家涉外法治业务推进会并与相关涉外法律服务机构签署共建协议。与甘肃省驻加拿大、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商务代表处联系,贴近服务海外甘肃籍企业。
随着敦煌国际仲裁院等涉外法律机构的效能释放,酒泉正构建起“服务更优、规则更明、保障更强”的涉外法治生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架起“法治桥梁”,在新时代涉外法治新征程中书写着西部内陆开放的新篇章。
来源:酒泉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