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马付才) “这么麻烦的纠纷很快就解决,这位专家的做法让我眼前一亮,真的太感谢您了!”去年10月,张师傅因为道路交通事故前往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道路交通纠纷调解中心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寻求帮助,工作站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邸霞接待了他,并及时有效帮他解决了问题。这是西固区实行“‘首席’+交调中心”工作机制取得的成果之一。
2024年以来,兰州市西固区通过建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模式,全面提升全区矛盾纠纷案件、涉法涉诉案件化解率,在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维护社会稳定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兰州市西固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对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开展把脉会诊,提供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强的解决方案,打造“多部门协作推进、‘一站式’受理纠纷、全方面优化流程、高水平调处案件”的道交调处工作格局,切实达成“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一站式便民调解服务,构建起“道路枫桥”新经验。
专家“把脉”,绘就定分止争“专车道”。选聘辖区法律素质过硬、业务水平精湛和调解经验丰富的3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2名法律咨询专家、2名基层司法所所长和4名专职人民调解员组建“专家库”,通过“全员入驻+轮值办公”的方式进驻区道路交通纠纷调解中心,发挥法律咨询专家权威、专业等优势,推动形成“上门挂号—咨询问诊—专家会诊—首席把脉”四步闭环服务模式,及时高效地为群众提供便捷专业的法律服务,并通过公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业务特长、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使群众根据需求自主选择,享受优质服务,维护合法权益,化解矛盾纠纷。
机制先行,探索高效解纷“快车道”。将调解优先原则贯穿到道交矛盾纠纷的化解中,创新“四位一体”(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保险调解)新机制,实现道交矛盾纠纷各处理环节的有机衔接和处理流程的有效优化。通过“清单化”流程,相关部门明晰工作环节、简化业务流程、提升办公效率,建立形成“事故认定+矛盾调解+保险理赔+法院裁决”的道路交通纠纷闭环链条。同时,建立完善“五大机制”(工作流转机制、及时调解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协作配合机制、定期培训机制),切实推进道路交通纠纷调解工作有序运行。
广泛宣传,扩大道交调解“宽车道”。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类融媒体平台及时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相关制度、工作及典型案例、实时动态宣传给社会,使群众能够逐渐了解、接受、赞同和支持道路交通纠纷调解工作。设立便捷、醒目的调解提示,通过对来访群众释明道路交通人民调解解决纠纷的优势和好处,切实形成“有矛盾找调解”的社会共识。同时,编发道路交通纠纷调解工作简报,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为道路交通纠纷调解工作的深入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截至目前,兰州市西固区道路交通纠纷调解中心调解交通事故矛盾纠纷81件,涉及金额72万余元,其中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调处纠纷28件,涉及金额30余万元,为有效推进交通事故矛盾纠纷化解,依法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贡献了力量。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