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省法学会官方网站
首页 / 法界资讯 / 正文
以法治力量护航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专家解读《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
访问量:2023 发布时间:2023-03-21 15:35:24

新华社记者王思北、冯家顺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白皮书系统总结了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网络法治建设理念和实践,为全球互联网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记者近日就白皮书的相关内容对专家进行了采访。

为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自1994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中国坚持依法治网,持续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推动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认为,在步入网络社会之后,网络空间治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缩影”。中国牢牢抓住网络空间这一重要战略资源和社会发展支撑,在过去的数年中,不仅实现了网络法治建设的“从无到有”,更完成了网络立法、网络执法、网络司法、网络普法等领域的“从有到优”。

白皮书指出,中国制定出台网络领域立法140余部,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本,以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为依托,以传统立法为基础,以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等网络专门立法为主干的网络法律体系。

“我国积极推进网络立法工作,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范,为推动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赵精武说,我国网络立法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同时,以平等原则作为权利制度的核心,为消除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数字鸿沟提供制度保障。

为人民群众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网络法治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

白皮书指出,中国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网络执法,加大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全面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推动形成健康规范的网络空间秩序,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生态。

专家指出,我国通过持续开展“净网”“清朗”“护苗”等系列专项行动,加大对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电信网络诈骗、算法滥用、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等突出问题的治理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不断增长,2021年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1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6.8%。”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林维表示,我国逐步建立起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体系和保障机制,有力营造了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的网络环境。

林维建议,要坚持对未成年人优先保护、特殊保护,构建有利于未成年人上网的良好环境。一方面,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互联网生态,创新制定相关领域规范,提供更为全面的法律保障。进一步扩展公益诉讼范围,发挥公益诉讼的司法保护效能,强化未成年人司法保障。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教育,提升未成年人网络法治素养,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多方位保护合力。

推动新技术新应用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技术新应用是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引擎,也是互联网治理的难题。

白皮书表示,中国全面把握网络空间治理面临的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复杂性,前瞻性应对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带来的风险挑战,推进网络法治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全方位创新。

“为应对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近年来,我国对数据安全、区块链、算法等新技术新应用进行立法探索,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数据治理、平台监管等重点领域的相关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网络与信息法研究室副主任周辉说,要把握和适应新技术新应用发展的趋势规律,通过健全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手段等,努力推动新技术新应用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数字时代,针对层出不穷的新型网络治理难题,同样需要网络法治人才参与到网络法治活动之中。

“网络法治教育、网络法治人才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支撑和创新动力。”周辉建议,未来,网络法治研究教育、学科建设还可以通过组建从事网络法学研究和教学的工作团队等方式,提升网络法治研究能力、加强人才培养,为网络法治建设持续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