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建所十周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法治”国际研讨会在京隆重举行,此次国际研讨会是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暨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法治论坛的重要活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承办,盈科律师事务所、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律应用分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协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高培勇,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万明,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前主席张月姣,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黄惠康,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黄进,韩国首尔大学前校长成乐寅,司法部国际合作局局长杜亚玲,盈科律师事务所主任梅向荣,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楠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陈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莫纪宏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陈国平主持开幕式。来自联合国和WTO有关机构的专家,以及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巴西、韩国、瑞士、瑞典、俄罗斯、加拿大、匈牙利、澳大利亚、新西兰、塞尔维亚、埃塞俄比亚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建所十周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法治”国际研讨会开幕式
高培勇首先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建所十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国际法研究所发展成长的中外专家和各位来宾表示衷心感谢。高培勇表示,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利益、诉求和命运,正以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交织在一起,国际法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奠定法律基础。习近平总书记首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明了国际社会发展进步的崭新道路,提出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方案。自提出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多次载入联合国有关决议,正在日益成为国际共识。运用法治思维、法治理念、法治话语来理解、阐释、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助于澄清潜在的误解、凝聚国际共识,帮助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一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2018年3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我国宪法的序言,纳入我国法律制度体系,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法治化道路树立了典范。当前,应当以构建“一带一路”法律合作机制为契机,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更加清晰的中国方案,并推动其成为全球治理的共同方案和有效行动。高培勇强调,中国社会科学院一直重视国际法学科的发展,未来,中国国际法研究和社科院国际法所今后的研究工作要始终坚持国际法基本准则,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定捍卫全球化和多边主义;要善于贯通国际法治和国内法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中国国际法学走向繁荣而不懈努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高培勇致开幕辞
许安标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鲜明旗帜,是新时代中国直面人类共同的新问题、新情况、新形势做出的回应,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的世界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高度,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国内法与国际法的互动关系越来越紧密,全面依法治国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共赢共享,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推进全球治理,也就必然要求更好地发挥国际法的作用,夯实国际法治基础,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实现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致开幕辞
杨万明表示,当今人类社会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数百年来,国家间关系经历了从通过战争划分世界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逐步转变为以制度规则协调关系和利益的历史演进,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已经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司法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坚定不移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中国法院不断努力尝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司法智慧,为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提供中国司法方案,重视借鉴世界各国的司法经验和国际法领域的研究成果,相信本次论坛的举办,必将有力促进与会各方对有关问题的深入交流,产出丰硕成果。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万明致开幕辞
张月姣认为,当前,中国正在和平崛起,但国际社会的矛盾、摩擦也都不断发生,亟需国际法人才、国际规则和国际法律治理。中国和在座很多代表的母国,都是国际法的制定者和参与者、执行者、贡献者,特别是对《联合国宪章》的起草,国家平等、互相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诚实信用、履行国际义务、争议和平解决、和平共处等联合国基本原则和国际法基本准则,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指导原则。我们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这些规则的制定和履行,也是国际法的一部分,是对消除国际法碎片化的贡献。未来,坚持和发展国际法要加大培养国际法人才的力度,国际法研究要更加注重本土化、专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结合,为国际人才培养、国际规则制定、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做出更大贡献。
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前主席张月姣致开幕辞
黄惠康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国际法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价值追求和前进方向,为国际法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在未来国际新秩序构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球治理变革和国际法治提供法律指引和保障,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不但是先进的新型国际关系理论,也是符合时代发展的先进的法学理论,在国际法上具有重要的引领价值和奠基地位。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中国外交的王道,需要国际法的固化和支撑,准确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国际法内涵,用国际法这一世界通用语言来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积极探索在国际治理的各具体领域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断凝聚共识,使这一思想真正落地生根,既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国际法学界的共同使命,我们当以更高水平、更高格局运筹国际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统领下,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黄惠康致开幕辞
黄进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目标就是要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前提是要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实现的根本路径是要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共进,内容包含了国际权利、国际共同利益、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治理,表明我们中国坚定不移地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利益,在关注本国发展的时候,也谋求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所以,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开放包容、协和万邦、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的胸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对国际法理论的贡献,是对国际法治的贡献,也是对国际法本身的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方式就是践行国际法治,通过国际法治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思想制度化、规则化、行动化,推动这一思想更好地转化为现实。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黄进致开幕辞
成乐寅表示,此次国际研讨会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法治”为主题非常及时且非常重要,国际法治在当今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球化使得国际法学者需要担负起对全球社会的责任,推动国际法治建设,这涉及到全人类的福祉和相关利益。目前,很多区域性法律平台和工具对于推动人权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亚洲还没有通过地区性的人权条约。未来,为了更好地化解冲突,维护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希望可以通过与会学者的共同努力,建立一个基于人权和和平的亚洲共同体。
韩国首尔大学前校长成乐寅致开幕辞
杜亚玲认为,国际规则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行为规范,也是人类共同的话语体系和国际合作的最大的公约数。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思想沉淀,是中国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最重要的文化依托,中国曾贡献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远见卓识地洞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破解世界难题、建设美好世界最好的一剂良方,将为人类和平共赢发展拓宽新的发展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超越了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为推动实践和平发展勾画出了最美好的蓝图,也是新时代中国对世界和平发展的巨大贡献,是继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来,国际关系中最为崇高的准则。司法部愿意打造平台,与各位专家学者合作,携手共同开展司法国际合作,助力我国有效的参议国际规则的制定,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观,努力开创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法治道路的新格局。
司法部国际合作局局长杜亚玲致开幕辞
梅向荣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是实现和平公正的全球治理新秩序,其中国际法治道路是最为有效和重要的途径。盈科律师事务所作为一家法律服务机构过去长期从事全球法律服务研究和实践,过去一年盈科与中国社科院国际法所在学术研究、理论出版、人才培养、司法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就的合作。期待未来能够跟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进一步加强合作,在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法治道路上,和全球各国的法律实践者一道,为全球投资、商务、旅行等提供一站式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
盈科律师事务所主任梅向荣致开幕辞
刘楠来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庄重地向全世界提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理念和思想,在这一理念和思想当中,实行国际法治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之内,国际社会仍然是由主权独立的国家所组成的,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在他们各自追求本国的政策目标的时候,可能发生矛盾、冲突乃至争端,为了避免和减轻由此带来的危害,有必要对各国的行为进行规范,国际法在方面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法,无疑将会继续有效发挥作用,同时国际法也必然为适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而向前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楠来致开幕辞
陈甦代表法学研究所对国际法研究所命名十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祝福,表示法学研究所与国际法研究所之间有与众不同的关系、与众不同的经历和与众不同的感情。因为法学所与国际法研究所是血亲关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兄弟单位或姐妹单位。两个研究所有共同的历史、共同的记忆、共同的事业,还有共同的单位文化、共同的心理结构,特别是还有共同的永作一家的愿望。国际法研究所命名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法对策、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法治建设、国家海洋权益的法律保障、“一带一路”倡议的法律措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法理阐释等诸多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的研究中,都作出了积极的倡导性的甚至是引领性的贡献,迅速建设成国际法研究的学术重镇。面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机遇,面对世界范围内和平发展的未来趋势,面对新时代中国参与国际治理的需求,国际法研究所一定能够再接再厉再创辉煌,创造更加瞩目的业绩与前景更加远大的未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陈甦致开幕辞
莫纪宏首先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向所有出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建所十周年国际研讨会的各位来宾表示衷心感谢,向为缔造新中国国际法学研究事业的所有学界前辈,向曾经为国际法所的创立、成长和壮大付出过辛勤汗水、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的老领导、老同事表示由衷敬意。莫纪宏表示,是大国崛起的梦想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学术理想,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目标和神圣使命,让我们感受到作为一名国际法学研究工作者自己身上所担负的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展望未来,要通过我们这一代国际法学人的艰苦努力,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打造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国际法研究学术中心,马克思主义国际法学的坚强阵地,推动大国外交战略实施的思想库、智囊团,培养全球法律服务共同体所需要的涉外法治人才的教育与培训基地,以及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法治道路思想的倡导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莫纪宏致开幕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陈国平主持论坛开幕式
第一次大会主旨发言环节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莫纪宏主持。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黄进以“新中国七十年的国际法治实践”为题,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秘书长安娜·朱宾·布雷特以“多边主义与可持续发展”为题,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秘书长克里斯托弗·伯纳斯科尼以“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对有效多边主义的贡献”为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前所长陈泽宪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法治与国际法治”为题作了主旨发言。
第一次大会主旨发言环节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莫纪宏主持第一次主旨发言环节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黄进作主旨发言
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秘书长安娜·朱宾·布雷特作主旨发言
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秘书长克里斯托弗·伯纳斯科尼作主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前所长陈泽宪作主旨发言
本次论坛是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暨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法治论坛。中国社会科学论坛历史悠久,自2010年创办以来,持续吸引着国内外知名学者与会研讨,是中国社科院的学术名片。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法治论坛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适应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法治道路的要求新创设的国际性学术论坛。今年首次将两个论坛合在一起,共同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建所十周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法治”国际研讨会,既是为了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建所十周年,也体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法治道路、重塑可行可靠的新型国际法律秩序贡献自身智慧和力量信心和决心。今后,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法治论坛将力争办成年度性、永久性论坛,吸引全世界各国知名法学家共同参与,通过实际行动更好地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改造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实现永久和平与繁荣。
会议现场
本次论坛将持续两天,与会专家学者还将围绕“现代国际法基本理论”、“‘一带一路’建设”、“国际私法新发展”、“人权法的发展与实践”、“国际经贸合作”、“国际法上的个人”、“空间、海洋法治”、“国际商事争端解决”、“监管与发展”、“可持续发展”、“国际争端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建所十周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法治”国际研讨会嘉宾合影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尊重和遵循现行国际法秩序,对其中合理有效的制度予以继承和发扬光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的前提和基础,但面对恐怖主义、难民问题、气候变化、互联网的全球治理等新问题需要各国学者携手创新,共同探讨,拿出新思路新方案。当前,少数国家以自己的价值取向左右国际关系格局,把利益作为核心,导致霸权主义、地区冲突、经贸摩擦,必须加以改造,建立和重塑以和平、发展、平等、尊重人的价值、消除偏见为原则的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的国际新秩序。本次论坛和国际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扎实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举措,必将凝聚世界范围内的志同道合者一起,为新时代大国外交凝心聚力,建言献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指引的国际法治新秩序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