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资讯

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二○二○年年会在南昌举行

发表于:2020-12-03 10:25:29

本报讯 记者蒋安杰 11月28日,由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主办、南昌大学法学院承办,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江西瀛洪仁律师事务所、中国知网、北京大学出版社协办的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2020年年会在南昌举行。大会的主题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研讨法学期刊解读、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服务全面依法治国”。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教授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演讲。江西省法学会会长刘铁流,江西省法学会副会长、南昌大学党委书记喻晓社,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特邀嘉宾等80余人参加线下会议。

开幕式由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法学研究》社长张广兴教授主持。

喻晓社重点介绍了南昌大学的办学历史、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总编辑张新宝作年度报告;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法学》副总编辑王莉萍作了有关审议研究会章程修改草案的报告以及关于研究会明年换届的说明,并宣读了中国法学会党组关于副会长人事变动的批复,大会对研究会章程修改等事项进行了表决,各项表决均全票通过。

报告指出,2019年8月至今,法学期刊研究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法学会党组的领导下、在法学会研究部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站位,更加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地做好各项工作。不仅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强调和引导各成员单位在办刊过程中加强政治引领,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还按照法学会机关党委要求,抓好党建工作,以党建指导和促进研究会工作。各会员单位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紧跟学术前沿,不断提高办刊质量和水平。特别是《法学引注手册》的出版发行,促成了法学著作引注体例的规范化和统一化,引领了良好的学风和文风,受到各界好评。

张文显总结了过去一年来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的成就。他认为,过去的一年对于中国法治和中国法学来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利好的一年,是名副其实的“法治年”。一系列以法治和国家治理为主题内容的会议为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法治强国指明了方向、任务、路径,也为法学研究、法学教育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尤其是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提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张文显对法学期刊研究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启新一年度的研究会工作提出了三点意见:第一,迅速掀起学习、研究、传播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热潮。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科学总结,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根本遵循、行动纲领,是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取得更大成就的思想旗帜。要充分认识中央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时代背景、科学依据和重大意义,把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学期刊特别是法学核心期刊的首要政治任务及学术要务。在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系统化构建的同时,要注意避免应景化、随性化、庸俗化;第二,在新发展阶段,法学期刊要发挥更大的作用。贯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就是中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高质量的发展阶段,是新格局的发展阶段,是后小康的发展阶段。在此发展阶段,要在新的起点上办好法学期刊,就要做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大影响。更高质量,要求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崭新的质量标准;更高水平,指的是思想水平、理论水平、学术水平各方面达到更高水平,办刊技术达到国际水平。各法学期刊,特别是法学核心期刊,要注重发挥期刊间的协同作用;第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守意识形态阵地。这里要把握住三点:一是要树立意识形态主权意识——法学期刊要姓党、姓马、姓社。姓党,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姓马,就是属于马克思主义阵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姓社,不姓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尤其是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二是要树立意识形态阵地意识。期刊不仅是学术平台,更是法学意识形态的坚强阵地。在这方面要态度更加鲜明;三是要树立意识形态斗争意识。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在这种情况下,意识形态的斗争将非常尖锐。各法学期刊要有敢于斗争的精神、善于斗争的智慧,打赢意识形态仗,决不给错误思想、错误观点提供任何机会和舞台。

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副会长、《法学评论》主编秦前红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王健教授,辽宁大学副校长杨松教授分别作了主题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解读“十一个坚持”第四项》《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法学教育的指引意义——解读“十一个坚持”第十项》《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解读“十一个坚持”第九项》的专题报告。

秦前红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提出,将对宪法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生命权至上等思想的提出,要求我们对宪法基本权利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二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不仅仅是理论性的,也是高度实践性的。宪法学者研究宪法问题,要高度重视相关的宪法实践。

王健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逻辑完备,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法治实践的总结,体现了党在法治理论上的发展和创新。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就要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

会议期间,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蒋浩、《清华法学》副主编何海波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法学引注手册〉的出版过程》《书同文,注同例——〈法学引注手册〉编后说明》的发言。

Copyright©2015-2025 甘肃省法学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