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史玉成:让环境法服务疫情防控第一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展疫情防控学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抗击疫情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史玉成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围绕建立健全重大公共卫生风险防范机制这一主题,向立法机关建言献策,努力开展学术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020年1月30日,史玉成教授在其个人公众号刊发文章《“新冠肺炎”之殇:如何直面野生动物的绝地反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呼吁从禁止捕食野生动物的角度建立重大公共卫生风险防范机制。文章刊出后,很快被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官方微信号、北大法宝官方微信号等多家微信号转发,总浏览量超过10000次。该文观点被《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等主流媒体和新华网、光明网、环球网、正义网、中国经济网、中国环境网、中国日报网、新浪财经网、第一财经网等各大网络平台转载、引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月7日,史玉成教授与武汉大学秦天宝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常纪文教授、北京林业大学杨朝霞教授等三位环境法学者共同向中国法学会提交《关于从法律角度防止滥食野生动物、打击和取缔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和市场的建议》,被中国法学会以“要报”形式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中央有关部门,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4月22日,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发来表扬信,感谢史玉成教授为我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的顺利推进所贡献的智慧。
6月2日,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聘请史玉成教授担任大熊猫国家公园专家委员会专家。
同时,史玉成教授围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源头风险预防机制深入开展研究。2020年1月以来,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江西社会科学》《检察日报》《人民政协报》《甘肃民主法制报》等期刊、报纸发表学术论文7篇。向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提交“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律规定解读”,被编入《甘肃省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疫情防控法律法规解读工作(第三期)》,刊载于甘肃人大网。
史玉成教授在疫情防控期间所取得的成绩,体现了一个学者的使命和担当,反映了学者的咨政建言能力和学术水平。
【史玉成教授简介】
史玉成,男,汉族,甘肃灵台人,法学博士,甘肃政法大学二级教授、科研处处长,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环境与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自然资源法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长期从事环境法学教学科研工作,潜心研究,勤奋著述,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在《中国法学》《法学家》《法商研究》《政法论坛》《现代法学》《法学评论》等核心期刊发表30篇,被《新华文摘(数字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等文摘类期刊转载10余篇。出版著作4部,主编或合作编写教材4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2项,以子课题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其他各类纵向、横向项目14项。科研成果获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8项,中国环境法学“励青奖”3项。
转自:甘肃政法大学公众号2020年6月10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