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州法学会动态

倾力打造本土品牌助推法治宣传“升级” 甘肃庆阳普法既赶时髦又接地气

发表于:2015-12-31 11:46:00

“弹起三弦定准音,普法宣传责任重……”三弦、笛子等乐器响起,南梁说唱传承人之一的李文军身着羊皮褂、头戴方头巾登台亮相,开场曲《普法赞》引来群众一片叫好。

作为根植于革命老区—甘肃庆阳华池以及周边地区的一种原生态文化,南梁说唱由民间艺人采用方言,怀抱琵琶或三弦,自弹自唱、说唱结合讲述故事的一种曲艺形式,唱词通俗流畅,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适龄儿童要读书,不分性别和民族;父母恨铁不成钢,滥施暴力不应当……”李文军将十几部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条文编入其中,当地群众在欣赏民间传统文艺的同时,接受了法治熏陶。

“南梁说唱已经成为华池县的一个本土普法品牌。”华池县司法局局长马忠智介绍,该县成立“红南梁”普法说唱团,把普法依法治理内容和抽象的法律条文、典型案例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节目,利用集日在乡镇巡回演出50多场,受到群众的喜爱。

南梁说唱是甘肃省庆阳市将法治内容嫁接于传统文艺上的成功实践。“六五”期间,庆阳市创新普法载体,加强普法精品工程建设,打造了一批富有本土特色的普法品牌。

庆阳是反对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推进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先锋——“刘巧儿”的家乡,“巧儿”形象深入人心。

庆阳市巧用这一人文优势,开创“巧儿说法”微信公众平台。“巧儿说法”用百姓的案例说法,用百姓的疑惑解法。每天一期,选取公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以问答方式,从法律角度进行讲解。每期“巧儿说法”均有在线公益律师全天候面向公众提供专业在线的法律咨询,并在庆阳电视台、庆阳人民广播电台、《陇东报》《庆阳普法》、庆阳市手机报开辟了“巧儿说法”栏目,与微信公众平台同步播发。

庆阳市司法局于2012年创办非连续性内部宣传资料《庆阳普法》,设置了“法律顾问”“法条解读”“以案说法”等20多个栏目,选取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相关案例,用通俗的语言和漫画进行解读。目前,已编辑87期,发行160余万份,成为干部职工和农民学法用法的“活教材”。

庆阳市依托休闲广场、路边、校园、乡村活动场地,因地制宜建成“法治文化广场(公园)”“法治文化长廊”。这些阵地突出法制宣传,选用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法律条文、名言警句、知识问答、举案说法、生活格言、历史故事、法律漫画,为群众提供走进法律、学习法律的生动平台。

目前,庆阳市仅法制宣传长廊就达600多处。建在居民小区的合水县固城乡固城村法治文化长廊,当地司法所充分发挥干警的书画、文学特长,采取手绘漫画、编写法律歌谣等多种形式,使法治文化广场生动活泼,法律性、教育性寓为一体,深受群众欢迎。

“我们在普法过程中既注重本土特色,让普法宣传接地气,同时也在不断赶时髦,让普法工作与时俱进。”庆阳市司法局局长李在春告诉记者,庆阳市相继改版和创办了“庆阳司法”和“司法行政社区”网,并开通了庆阳司法、庆阳普法、印象庆阳网、中国司法行政社区4个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基本实现了新媒体时代“网上普法”全覆盖。

2013年6月,庆阳市司法局利用“庆阳手机报”平台,开设了“与法同行”栏目,让庆阳市的移动、电信手机用户每天都能收到内容丰富的法治短信。在发送众多普法短信的同时,庆阳市司法局还十分注重短信内容的时效性、新颖性。

如每遇重大节庆活动的时候,就将一条条廉政短信以温馨提醒的方式发送至各部门领导手机中;为了保证交通安全,编发交通安全方面的短信,警示提醒司机朋友遵守交通规则。手机充当了“法制宣传员”角色,把大量的法治文化元素及时渗透到广大干部群众之中,提醒民众“离开法制时时处处没办法,紧扣德育人人天天有准绳。”

目前,庆阳市已形成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户外“六位一体”的普法宣传新格局。庆阳市和庆城县分别被全国普法办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先进县(区),庆阳市两人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

(摘自甘肃长安网)

(记者 周文馨 李鹏年)

Copyright©2015-2024 甘肃省法学会版权所有